一把椅子的传奇(上)

2018.04.08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古代中西方文化有很多有趣的重合。例如,中西方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诞生了专门为女性设计的座椅。

 

 

 

大约18世纪前后,在西方,有一款专供女性休憩的家具在贵族阶层非常流行,这款家具就是贵妃榻。那时照相机还没有诞生,人们习惯于请画家为自己画像,于是贵妃榻画像在当时成为时尚,一时间各种名流贵族女性卧于贵妇榻上风情万种的油画作品纷纷诞生,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现藏于卢浮宫的《雷卡米耶夫人像》,由法国画家大卫创作于1799年。

 

  

 

巧合的是,就在大卫创作《雷卡米耶夫人像》的时候,古老的东方古国——中国正处于清朝嘉庆年间,当时的上流社会也在流行一款专供女性休憩的座椅——玫瑰椅。不过,据史料和文献记载,我国早在明朝时间就已经有玫瑰椅,至于当时是否广泛流行,我们不得而知,至少到清早期就已经在上层社会的女性闺房已经非常普遍了。

 

我国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写的是清早期的故事,书中详实而生动的描绘了当时的贵族生活,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按照原作改编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场景道具,都是经过红学家们严格考证的,其中多处场景都出现玫瑰椅。尤其是整个贾府的核心人物、大观园的老祖宗贾母,其生活品味之高,饮食起居之奢华讲究,在整个有文字记录的古代历史中堪称巅峰,她房间的家具陈设,除了床榻以外,厅堂坐具摆设全部以玫瑰椅为主,可见这种坐具在当时备受高端女性欢迎。

 

其实,西方的贵妃榻最早起源于中国唐代,那时还是硬座木制家具,跟今天的罗汉床差不多,并非女性专座。后来流传到西方,逐渐在保留优美形态的前提下被改良成软座沙发的样式,迅速在欧美各国普及开来,成为贵族小姐喜爱的坐具,并且可坐可卧,仪态万方。

 

 

  

 

中国的女性专用座椅——玫瑰椅,形态与内涵都与贵妃榻有很大不同,形态更秀雅小巧,仅供端坐,很好的衬托出东方女性的优雅和端庄。

 

宣明典居《玫瑰椅》

(此玫瑰椅在四季青店、世纪金源店均有陈列,欢迎到店鉴赏。)

 

类似玫瑰椅的造型最早见于宋代绘画,一种是靠背较低,与扶手齐平,称为“平齐式扶手椅”;一种靠背高于扶手,称为“折背样玫瑰椅”,折背的意思是靠背较低,只有普通座椅靠背高度的一半。这两款椅子在宋代画本中反复出现,明代出现了固定样式,清代已经广泛流行。

 

  

 

玫瑰椅是中华文化的地道产物,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坐具并不单纯用来休息,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只有皇帝才能坐宝座;坐交椅的人多半大权在握;而官宦人家和文人则更喜欢官帽椅和圈椅。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很低,却诞生了女性专门的座椅,似乎有些匪夷所思。

 

那么,玫瑰椅与这些椅子有什么不同呢?其名称从何而来?

 

首先,作为女性专用坐具,玫瑰椅要比其他座椅更为轻便灵巧,造型也更别致,毕竟是为女性专属坐具,要符合女性体态;其次,玫瑰椅区别于其他椅子最重要的特点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椅背和扶手均不出头。

 

 

  

宣明典居《玫瑰椅》局部

 

玫瑰椅,古代又叫文椅,取文雅书卷之意;也叫“小姐椅”,因为通常在大户人家的小姐闺房使用。或置于书房几案旁边,坐着写字作画;或置于窗边,坐来读书绣花,凭窗远眺。因为玫瑰椅通常较低,不至于高出窗台,女性坐上去,视线恰当,更显温婉柔情。

 

古代玫瑰椅的造型简洁空灵,椅背、扶手和券口三部分往往装饰有相同题材的雕花纹饰,身着锦缎华服的闺阁淑女置身其上,人与座椅、家具、居室陈设,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呈现出中国独有的古典美。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经常有这样的画面,林黛玉和薛宝钗等大家闺秀坐在玫瑰椅上饮酒作诗,谈笑风生。精美灵秀的座椅将古代女子的温婉高贵衬托得尤为出众,仿佛穿越屏幕,向我们走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