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包括购买过宣明典居家具的顾客,也会有类似的困惑,那就是:宣明典居的产品为什么会比同行贵?如果简单回答为“真材实料”,似乎不够令人信服。为此我们特别请到专业的拍摄团队,深入宣明典居的工厂,进行实地探访,解开问题的答案。
作为一家资历深厚、讲究品质的红木家具大厂,宣明典居由上至下经过层层把关。确保红木的原材料,在来源和初加工中,保质保量。
第一关 国外采购
众所周知,市场常见的红木原料,比如紫檀、红酸枝等,大都产自印度、缅甸等东南亚地区。一些小厂家多是选择国内倒卖的材料。
而宣明典居绝大部分的红木材料,都是由董事长傅军民先生亲自去国外选购,不仅运用几十年的红木研究经验,还有他精挑细选的独到眼光。
一般行情都讲“紫檀无大料”、“十檀九空”,而傅军民先生选购的紫檀都是好料、大料,直径在20厘米以上,木料笔直而且少有空洞。据说这种品质上乘的紫檀大料,生长周期都在五百年以上。
第二关 开料
选料之后就是开料,要将原木加工成大块的板材。
过去有些人像赌石一样赌木头,会买两头封起来的蒙头料,从外面看不出好坏,只有开料才能看到内部一览无余。
当然宣明典居把控好优质的进货源头,开料的问题一般不大。主要是根据料单开出相应要求的尺寸和数量。
第三关 画线
画线是从木头进化为家具结构件之前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在红木板材上面画草图,不仅是一种手上的功夫,也需要很严谨的态度。在树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般红木原料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白皮、洞眼和缝隙。而在红木上画线稿,就像在玉石雕琢之前画草图一样,需要避掉种种瑕疵,才能使得最终的作品白璧无瑕。
宣明典居坚守业界良心,为了给顾客高品质的家具,原本可以开出三个构件的木料,只选最好的那一部分,这种“舍三取一”的方式,成本自然会比同行高出不少,常年累积下来更是一笔天文数字。而相应的,宣明典居的信誉度也正是这样累积下来。
第四关 初加工
从板材加工成结构部件,是形成家具的重要一步,好的材料是坚实的基础。但有些厂家会为了压缩成本,即便是有虫洞、裂缝也依旧舍不得去掉,不仅对残次料进行拼补,更充斥大量白皮。
红木原料上的瑕疵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家具成型进行处理后并不明显,但其中的隐患是可想而知的,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恶意欺骗。
宣明典居用最好的料,开出最精良的构件,严格控制白皮含量。而剩下的边角料,除了紫檀价值高还有收购外,其他就成了烧火的废柴,听起来“任性”,但却是为了品质不得不做出的“牺牲”。心明眼亮的顾客们,从这里就能感受到宣明典居的诚意,未来还是会继续认准宣明典居的!
第五关 刨料
在木材进行初加工时,宣明典居还会预留出富余尺寸,为了在后面雕刻、修坯、打磨等环节,不会损失板材的完整性,优材足料、保质保量。
而在古典家具中,对于很多板材的厚度、大小也是有严格把控的,比如很多柜子上的拼板,就需要精细的尺寸。
经过刨料这一环节,可以使板材从3.1cm变成3cm(数字仅作参考示意),不仅厚度均匀,而且拼板的花纹、颜色也初步显现,为接下来的加工制作奠定基础。
从一根根原木,如何成型为一件家具,其中都经过哪些程序,有哪些细节值得探讨呢?一次说完很难以偏概全,因此我们计划分为几期,为大家一一道来。关于榫卯加工、手工雕刻、刮磨打磨、上漆打蜡等程序,将在接下来依次展开,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