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案伴红颜,曲线添秀美

2015.06.08

过去的家具,尤其是桌案一类,更多的是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伏案夜读、围桌共话,常相陪伴的桌案亦如同红颜知己。传统桌案的线条也不是平直呆板的,而是有种委婉的曲线美,就像美人一样有束腰、美腿,平添了绰约秀雅的风姿。

束腰

传统家具的按照造型可大致分为两类:有束腰和无束腰。家具上的束腰可追述到唐代的须弥座,也就是壶门台座中间的收缩部分。

有束腰马蹄条案

 

束腰在方形或长方形的家具上较为多见,因此常见于桌案和床榻上。

  

有束腰马蹄条案-局部

 

历史流传下来的家具形成既定样式,有无束腰也成了不同风格的区分。

  

无束腰马蹄条案

 

概括说来,凡是无束腰的家具多为:圆材直足、有侧脚、无马蹄、无托泥。凡是有束腰的家具多为:方材、直足、有马蹄外,还有多种弯腿,无侧脚,内兜或外翻马蹄,有的有托泥。

  

无束腰马蹄条案-局部

 

这种造型规律从明清以来被工匠们广泛遵守,少有例外,成为传统家具造型的一种规律或称“文法”。

鼓腿膨牙

鼓腿膨牙是明清家具中常见的弧形腿,是在束腰以下腿子和牙子都向外凸出的一种做法。家具的腿部从束腰处膨出,然后向后内收,顺势做成弧形,牙子也随着拱肩向外膨起,与膨出的腿部合称“膨牙鼓腿”。

  

龟背纹画案

 

鼓腿膨牙的优点是在即使没有雕刻的情况下,也能以木材自身形状的变化来加强材料的质地、材料肌理的表现力。基本特点是:膨出、内敛、外翻。

  

龟背纹画案-局部

 

大型的条案和床榻,因自身体量厚重,故多采用鼓腿膨牙式,内翻马蹄腿,以起到强劲有力的支撑作用,也在结构的曲线上化解了大件家具的笨拙之感。

马蹄腿

摹仿动物腿型是世界各国家具设计的一种共同手法,比如路易十五的鹿蹄腿、英国的安后猫腿。马蹄腿是反映我国明清古典家具风格特点的典型式样之一。马蹄腿或称“翻马蹄”,若马蹄腿向内兜转,就称为内翻马蹄腿,像一匹骏马的前蹄;足头向外的则称“外翻马蹄”,呈“S”形三道弯,也称“三弯腿”。

  

雕龙画案

 

马蹄腿是一条从腿部延伸到脚头变化微妙的线,自然流畅,挺拔有力,具有雄健明快的走势,产生极富动感的韵律。马蹄腿符合力学性能要求,削度又显得矫健有力,因为善跑良驹的矫腿通常也都是腿跟粗壮而下梢细削。

  

雕龙画案-局部

 

内翻马蹄有鼓腿内翻,也有直腿内翻,形态含蓄而内敛。外翻马蹄则是先内收再外放,体现的是收放自如。

其它美腿

“展腿”是也中国古典家具中的一个常见造型,展腿桌上下两部分原本可拆卸,需要用高桌的时候就撑起来,需要用矮桌的时候就拆下四条腿。

  

有束腰西番莲条案

 

后来展腿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装饰手法,采用一木连作,但仍保留两层足的形式,作为美腿的设计,造型变幻十分优美。明清家具中常见的腿型,还有圆裹腿、蚂蚱腿、仙鹤腿、箭腿、剑柄腿、直腿等。

  

有束腰西番莲条案-局部

 

许多家具的腿脚造型呈现出多种腿型的组合,如三弯腿与外翻马蹄腿相结合、鼓腿膨牙与内翻马蹄腿相结合,这些都十分常见。

霸王枨

霸王枨是红木家具桌面与腿足常用的榫卯结构,红木家具桌子四足之间不用构件连接,而设法把腿足和桌面连接起来,这样不会有横枨(桌面下的横档)碍腿,而能将桌面的承重直接分解到腿足上来,这一结构部件称为“霸王枨”。

  

霸王枨餐桌-局部

 

枨名“霸王”,因霸王枨有很大的撑托劲,寓“举臂擎天”之意。用霸王枨的桌子看起来就极富张力。

罗锅枨

罗锅枨也是明清家具常用的部件,也叫桥梁枨。一般用于桌、椅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因为中间高拱,两头低,形似罗锅而命名。

  

镶黄杨南官帽椅

 

在明代家具中,顶牙罗锅枨的拱顶与牙板相抵,变平行支撑为三角支撑,更加牢固。

  

镶黄杨南官帽椅-局部

 

清代罗锅枨逐渐下移,并加矮佬、卡子花。下移罗锅枨的装饰性强,富于变化,但力学强度则逊于顶牙罗锅枨。

翘头案

条案包括平头案和翘头案两种,翘头案的特征就是案面两端向上翘起,明代称为“飞角”。

  

翘头草龙条案

 

翘头案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家具,类似建筑上的飞檐。明清时期主要是供陈设厢的承具。故翘头案大多设有挡板,并施加精美的雕刻。

  

翘头草龙条案-局部

 

由于挡板用料较其他家具厚,常作镂空雕,故不少雕刻是中国明朝家具木雕的优秀代表。

家具上的美腿还与建筑、青铜器等器物造型一脉相承,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