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中的点睛之笔

2021.11.01

通常,我们在欣赏一件古典家具时,先看到的是它的造型、工艺、材质,再衡量它的价值。却往往忽视了它上面的

 

“铜活儿”。虽说它只是配件,但它有着不容小觑的点睛之笔,因为它既是一件家具的脸面,同时也是一件家具最具精气神的地方。

 

图片
图片
清初 黄花梨雕人物鎏金铜件官皮箱

 

古时候的铜钱是财富,而从金属角度看,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延展性、铸造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可以制造精密仪器,也常用作家具配饰。

 

尤其是在传统红木家具上,铜的浅金属色与紫檀、红酸枝等深红木色,搭配起来高贵华美、相得益彰。铜不易生锈,使用一段时间会在表面生成氧化层,因此经过岁月打磨,光泽越发柔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宣明典居《红酸枝花鸟顶箱柜》中的铜活

 

家具上的铜件以合页、拉手应用最为广泛,此外还有面页、面条、扭头、吊牌、拍子、包角、套腿、提环、插销、锁头等。

 

这些铜饰工艺讲究,主要分花型和素面,又衍生出各种形制,与家具木器上的雕刻线条相呼应,铜配件就像给家具戴上的首饰,充分体现了匠人们的审美和智慧。

 

图片

清 黄花梨文房盒 提环

 

图片

明末清初 黄花梨顶箱带座小四件柜 圆形面叶

 

图片

明晚期  黄花梨盝顶官皮箱 铜锁

 

图片

明末清初 黄花梨镶嵌黄杨木龙纹提盒 铜包角

 

铜件雕花的渊源很早,古代青铜器最常见的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

 

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常见的雕花还有螭龙纹,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

 

图片
铜件雕花

 

无论是圆弧还是棱角,铜件都显得温润古朴。作为家具上的点睛之笔,是一抹不扎眼的亮色,使古板的家具越发鲜活,整件家具也更具艺术美感。铜活虽是家具上的配件,却是最提精气神的地方。

 

一件家具的铜件工艺是否到位,是评价它制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铜件不紧密结实,红木家具就无法开拉、关合,如抽屉的拉手、柜门的合页等,给家具的使用带来麻烦。

 

图片
图片
图片

宣明典居《巴里黄檀翘头三联柜》中的铜活

 

有些铜活工艺要求特殊,如果安装不得法或不重视,则会造成家具在品相甚至是结构上的缺陷。

 

铜活镶嵌这种老工艺,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家具上安装铜件一般有两种工艺:平卧法和明钉法。

 

图片

宣明典居《紫檀洋花书柜》中的铜活儿

 

平卧法就是按照铜件的大小、形状、厚度预先在木器上雕出凹槽,让铜件安装后和木头的表面相平,浑然一体,俗称“满镶”。运用平卧法安装的铜活,铜件能跟木器完美融合,摸上去平整如一,毫无凹凸感。

 

平卧法出现的时间较早,对工艺的要求也较高,需要技艺精熟的师傅才能将其演绎完美。除了要求铜活精湛,也要掌握木工雕刻。因此遇到造型复杂的铜活,就要求师傅在木器上精细雕出凹槽,且厚度均匀,镶嵌平整,难度很高。

 

图片

平卧法铜饰镶嵌

 

浮钉法也叫明钉法,顾名思义,就是木器表面不起槽,直接用泡钉钉牢,安装好后铜件将高出木器表面,俗称“半镶”。使用明钉法安装的铜活显得较为粗狂,有一种豪迈、浑厚的感觉。

 

平卧法与明钉法各有其适用范围,这两种方法安装到位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

 

图片
图片
▲浮钉法铜饰镶嵌

 

铜件不仅使家具坚固耐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功效,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铜活镶得好,能把作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铜件身材虽小,却能直接影响到家具品位、价值,甚至使用寿命。

 

它们种类繁多,工艺考究,用处很广,造型也很丰富,为传统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增添了不少光彩。

 

图片

 

 

宣明典居家具上的铜活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