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一件鼓墩,在庭院中,或喝茶,或聊天 | 宣明典居

2020.08.10

 

/
/

 

北宋苏汉臣有名画《秋庭婴戏图》。画中一座庭院,一块奇石轩然耸立,奇石两旁,枝枝芙蓉尽情绽放。有两位孩童,一姐一弟,姐姐着白衣,弟弟着红衣,围立在一座精美的鼓墩旁,浑然忘我地嬉戏。圆墩上放着竹篾,枣磨,绳子,都是孩童玩乐的道具。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中的鼓墩
绢本197.5x108.7  台北故宫藏

 

苏汉臣最擅画孩童。除了这幅著名的《秋庭婴戏图》,还有《杂技戏孩图》《货郎图》《冬日戏婴图》《二童赛枣图》《婴儿戏浴图》《婴儿斗蟋蟀图》《击乐图》《婴戏图》等等,所画孩童皆惟妙惟肖,天真烂漫。

 

画中的鼓墩,是一座五开光的黑漆鼓墩,外形雅致,曲线柔美,由此可知至少在北宋时,鼓墩已是一种常见的家具。

 

《秋庭戏婴图》中的黑漆鼓墩

 

鼓墩,顾名思义,即外形很像鼓的墩。墩属于家具中的坐具,常称“坐墩”,因为常常披盖着绣锦,以增其华丽,故又称作“绣墩”。

 

墩外形又常见有直棂形和瓜棱形,制作多开光,制作材料则有木制、石制、瓷制,此外也有藤编的。鼓墩之用,既用于室內,也用于室外,方便搬移,圆浑可爱,它也常出现在众多的古画当中。
 
 

 

/
/

 

 
在中国汉字中,墩的原义,是指土堆。《说文解字》:“墩,平地有堆。”后来,无论石头、木头还是砖头,凡是堆起来的,都称之为墩。

 

例如土墩、门墩、桥墩、树墩以及城墙上的墩堠,等等。其实“墩”与“蹲”这个字,在意涵层面上也是相通的,蹲在那里。家具中的墩,也正都是矮小俯身,一幅“敦”厚可爱的形象。

 

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卷》中的鼓墩

 

文震亨《长物志》中说:

 

坐墩,冬月用蒲草为之,高一尺二寸。四面编束细密,且甚坚实,內用木车坐板,以柱托顶,久坐不坏。暑月可置藤墩,如画上者佳。

 

他认为天冷时候的坐墩要用蒲草来编,天热的時候的坐墩则应该用藤编的,总之是要看起来高雅不俗,这样才好。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图-《竹院品古》中的鼓墩

 

鼓墩就是模仿鼓的造型,在古画中很常见。例如北宋李德柔《竹林谈道图》中,两人就是在竹林中,于鼓墩上面对坐着,在那论道。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一位欣赏歌舞的文士,也是意态清雅地,正坐在一座蓝色的鼓墩上面。北宋李公麟的《会昌九老图》更有意思,庭院的松树下,亭子中,都摆放着石制的鼓墩。白居易等九位文士,或下棋,或观书,或抚琴,其乐融融。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鼓墩

 

此外,宋佚名《女孝经图》、《十八学士图》、《猫戏图》中,也都有鼓墩的形象,皆惟妙惟肖。可见宋代的时候,鼓墩已经是常见的家具。它常摆在居室中,也常摆在庭院里,常摆在松树下,也常摆在亭子中,都显得敦实可爱,灵巧雅致,和环境相映成趣。

 

宋 佚名《十八学士图》中的墩

 

 

 

 

/
/

 

 
此件鼓墩,为雕刻洋花鼓墩,材料为紫檀。

 

其纹饰精美,雕工比较复杂。上下两端分别浮雕着美丽的鼓钉纹、拐子龙纹与海水纹,雕镂细致,刀刀皆见耐心与功力。

 

洋花鼓凳,图自网络

 

鼓腹为海棠形开光,海棠内又雕满缠枝西番莲纹。缠枝西番莲纹,是西洋纹饰,流行于元明清时期。它原本在瓷器上最常见,在家具上也比较多见。

 

清  乾隆《青花团莲双龙耳如意云口瓶》中的西番莲

 

 

家具中的西番莲纹饰,图自网络

 

西番莲,是生长在欧洲的一种植物,叶较大,五分如手掌,花色淡白,花蕊可以转动,故也称“转心莲”。清代的瓷器和家具尤其喜爱这种西番莲纹饰,在柜门、椅子靠背板以及鼓墩上都常见到。

 

《洋花鼓凳》中的西番莲(洋花)雕刻细节

 

本件鼓墩,海棠式开光的连接处,又精巧地透雕着蝙蝠含铜钱的纹样,寓意“福在眼前”。整体气质浑厚,上下内外浑然一体,雕刻精美,层层勾勒,和谐有序,实为一件精工细作的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的艺术品。另刻有款识:“宣明典居,辛卯岁造”。

 

小叶紫檀《洋花鼓凳》
尺寸:座面直径:28cm,高49cm

 

 

《洋花鼓凳》中的蝙蝠含铜钱

 

坐在这样的鼓墩上,或者把这样的鼓墩搬到院子里,坐在上面,或喝茶,或看书或聊天,这样的生活画面,一定是美好的,而那种精气神上的变化,也一定是愉悦的、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