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宝嵌,是一种镶嵌工艺,这种工艺出现于明代。明嘉靖年间,有一位周姓漆器工匠,他巧妙利用珍珠、珊瑚、玉石、水晶、玛瑙等名贵材料的质感和颜色,组合成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装饰图案,然后镶嵌在漆器或者木器上,人们为它取名百宝嵌。
明晚期 黄花梨百宝嵌盖盒
明末清初 黄花梨百宝嵌花鸟盖盒
相传这位周姓漆器工匠是奸臣严嵩家的工匠,被严嵩所控制,所以当时的百宝嵌只供权贵们享用。当然,现已不能得知周姓匠人是否是严嵩家的匠人,但严嵩败落之时,却是有百宝嵌的影子。
据悉,严嵩被抄家时,罪名之一就是有一张嵌百宝的龙纹罗汉床,惹得龙颜大怒,为此丢了性命。
百宝嵌龙纹罗汉床
龙颜大怒,自是离不开“龙纹”这一代表皇家的图腾,倒也不全是百宝嵌惹得祸。而到了乾隆年间,百宝嵌工艺在宫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史传乾隆皇帝既喜爱玉器,也珍爱紫檀,为此当时的宫廷造办处特地制作了不少紫檀嵌玉家具。这些家具将紫檀和玉石两相结合,紫檀的沉穆庄重配上玉石的质妍光洁,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威严,从中折射出清朝帝王追求雍容华贵的审美观念。
清乾隆 御制紫檀百宝嵌绶带鹊梅海棠纹套盒
紫檀“百宝嵌”乾隆宝座,在南京3200万元拍出
在百宝嵌工艺鼎盛时期,大到屏风、桌椅,小到笔筒、拜匣都有此工艺的呈现。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宋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法。其法以金、银、宝石、真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钿、象牙、密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槅、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
清 小叶紫檀百宝嵌松鹤延年笔筒
清 青金石百宝嵌人物故事插屏
百宝嵌工艺,以各种奇珍异宝为材料,加之要求匠人具备很好的审美、熟稔的技艺,并且极其耗工费时,这些因素决定了百宝嵌工艺是一门奢华的艺术。《遵生八笺》有记载:“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
清 百宝嵌仕女挂屏细节
作为一种奢华工艺,百宝嵌器物一直以来仅供权贵享用。直到清初,才开始流入民间。这样奢华艺术走进民间后,必然会碰撞出另类火花与发展。
百宝嵌的两大基本要素,一是漆艺,二是镶嵌百宝。前者精细复杂,而民间并非各地都有成熟的漆艺技术;后者使用各种名贵材料镶嵌图案,这正是百宝嵌的重要特点,不可忽略。与此同时,以漆器家具为主的宫廷家具有所不同的是,民间家具迎来了硬木家具的兴起。因此,民间有些百宝嵌工艺将漆艺部分略去,转而直接在硬木家具后工艺精品上镶嵌百宝。
清花梨木百宝嵌首饰盒
要省略漆艺的部分,必然对基材的木性要求很高,被镶嵌的基材要具备相当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外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胀缩。纵观硬木材料,紫檀无疑是符合要求的。加上其名贵程度,与百宝相称,自然成为百宝嵌工艺首选。这种直接再名贵硬木上镶嵌百宝形式的百宝嵌工艺在民间广为流传,继而影响到宫廷百宝嵌家具。
紫檀嵌百宝花鸟纹笔筒
百宝嵌工艺经过这样一个发展历程之后,形成了清中期以后漆器和红木为基材镶嵌百宝的多元局面。所以在现存的清中后期百宝嵌宝座中,有一部分就是以紫檀为基材直接镶嵌的,或者采用紫檀为整体框架而局部嵌雕漆百宝嵌装饰板的。也有采用黄花梨做硬木百宝嵌的,但不多,所以黄花梨百宝嵌宝座就更显得珍稀和贵重。
清-黄花梨百宝嵌花鸟纹百宝箱
清乾隆-黄花梨嵌百宝小柜
随着封建帝制时代的结束,后又经战事动荡,百宝嵌这门工艺渐渐散落。大家对于百宝嵌这一工艺的认知也少之又少。正如,大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第一次在北京一家硬木家具厂看见一张百宝嵌黄花梨大罗汉床。当时,工人们坐在上面吃午饭,罗汉床的软屉都烂了……。由于当时马先生对百宝嵌不是特别了解,便与之擦肩而过。直到对这张罗汉床有认识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购买。这件罗汉床随后被李翰祥导演买走,后又转让给了马未都先生。
除此之外,马未都先生也收藏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百宝嵌工艺品。
马未都收藏紫檀百宝嵌飞鸣食宿拜匣
但,时代的变迁,审美的发展,这门耗时耗工的奢华工艺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加之由于工艺复杂、成本昂贵,古典家具行业中能娴熟运用这种工艺的企业非常少见,故此“百宝嵌”工艺在当代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
清 紫檀百宝嵌花鸟纹扇形盒
本着“弘扬中式家具文化精髓”的经营理念,宣明典居早在2014年便开始着手设计研发百宝嵌系列产品。经过2年的深入研究与不断调整,宣明典居百宝嵌系列产品将于11月份惊艳问世,敬请期待!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