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故事汇】创新路上(三)

2014.07.30

       宣明典居紫檀《清明上河图》罗汉床的雕刻,被很多人视为艺术经典,不止一位欣赏者发现,这款罗汉床上雕刻的《清明上河图》非常灵动,好像听到了河水的湍流,市井的喧哗。当人们欣赏着展开于床围的恢弘画卷,惊叹于鬼斧神功的雕刻技法时,让我们共同分享隐于幕后的宣明故事。

       这款罗汉床不仅用了很长时间雕刻,而且都是有说法的民间大师操刀。这些大师可不含糊,经他们手雕刻过数不清的艺术精品,获奖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可这些大师谁也不曾想到,做宣明典居的雕刻,自己会变得如此不自信。

大师不自信,肯定有缘故。我们通过几不为人知的故事看看大师们是怎么变得不自信了。

       一、树枝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们就从爆料开始:宣明典居的紫檀艺术家具在正式雕刻前,都要先在其他材料上模拟成功后才开始正式雕刻。不过这对G师傅来说实在是小儿科。这不,一个树枝,在他娴熟的刻刀下,一刻工夫就成型了。G师傅把模拟好的树枝放到傅军民先生面前时,嘴角挂着一丝不以为然。

       傅先生接过树枝看了一眼,对G师傅说,树枝可不能这样雕。G师傅一听不高兴了,心说:虽然你是国家木雕工艺大师,可我也不是吃干饭的,在整个木雕之乡还没人能挑出我的毛病。于是不服气地说:我干传统木雕几十年了,还没听说树枝有别的雕法。傅先生很耐心地说:传统树枝确实是你这样的雕法,但你看雕出来的效果,是不是很像一个芭蕉叶?这样雕当然比较省事,但会把后面的景色遮挡住,整个画面就会显得滞闷没有生气。说着,傅先生亲自动手雕了一个树枝样子让G师傅看。看着像是要随风摇动起来的树枝,G师傅没再说话。

       这一次G师傅就领教了,因循传统在宣明典居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