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椅背的人体工程学变化解读明清统治思想的变迁

2013.07.30

    何为人体工程学。具体到椅子上,一言以蔽之,就是坐着舒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北欧设计师库卡波罗将人体工程学引入到椅子的设计中去,设计出了号称“世界上最舒适”的椅子——卡路赛利椅。在设计中,他充分考虑了人体部位的曲线,给人营造了一个最舒适的休息空间。

    而在中国的明代,似乎早已具有了在椅子制作中加入人体工程学方面考虑。我们可以说这不一定就是人体工程学,但至少是这种思想的雏形。明代椅子有S形的椅背,105度的背面倾角。这在今天的人体工程学看来,是属于一种轻度休闲椅的范畴。

    但时间推移到清代,S形的椅背渐渐消失了,椅背的倾角也从105度渐渐发展到了让人极不舒服的90度。时间向前推移了,但历史似乎却退步了。为什么?为什么中国人会让自己坐得越来眼都花了不舒服?为什么要舍弃原本舒适的坐姿?为什么我们的人体工程学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我们说,历史一定不可能是倒退的,但它一定可以如实的反映某些现实。明朝立朝于一个被极端异族统治着的时代,元朝以其强烈的民族手段压迫着中原人。中国那个年代的文人们被压迫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对于这种压迫人的制度的反抗情绪在元朝灭亡的时候爆发了。他们强烈的渴望着一种解放人的制度。明初时代这些在摆脱压迫之后变得活跃起来。明朝前期,手工业的艺人较前代有所增多,也更跃。都无不体现这一种中原文明重新呼吸到新鲜空气之后的一种舒活之感。虽然明初的椅子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硬木椅子,但这些流传下来的家具却一定是可以体现它出现之前的那些家具的遗韵。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看到的明朝椅子,推知之前的明初椅子的外形。而同样我们也可以推知明初椅子对于之后椅子的一种影响力。那S形、105度的椅背也可以称得上是这种解放的结果,体现了明朝解放人的统治思想。

    但是清朝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清朝是满人的王朝。满人作为少数族群来统治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清朝的极盛人口远超明朝——其困难可想而知。因此,清朝的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安逸享受已经不再重要,而需要将统治方式的改变转上日程。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都采用的是一种严格的制度体系——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需要打压一切自由的思想,塑造一个以皇帝为主导核心集团,划分出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在这种时候更多的成为一种形式,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有个成语叫做“正襟危坐”,就是说坐的人要用他的坐姿体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出来。清朝的皇帝也严格的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正襟危坐的修身思想,就与统治国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紧密的联系起来。清朝的椅子体现的一种统治的思想,一种少数族群统治多数族群的一种艰辛砺志的统治思想。它不再寻求人的解放,也不再以享受作为目的。而设计出的椅子也正是希望籍此以塑造一个精神象征,一个形式。上行下效,这种椅子的形制也就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形制,也正体现着这样的历史现实。

    我们说历史从不会倒退,它只是一面镜子,如实的写下映在里面的一切。明清椅背的变化正是这种统治思想的变迁的纪实,是由明朝解放人的统治思想到清朝治理人的统治思想的一种变迁,是真实的历史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