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对话:故宫博物院专家张荣,为什么紫檀家具进入千家万户不现实?

2021.04.26

 

点击上方蓝色字 “宣明典居” 关注!

 

 

 

 

张荣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张荣,1985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同年分配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先后任保管部副主任,古器物部副主任,古器物部主任,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代漆器、珐琅、玻璃器等3万件文物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点击观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讲解紫檀家具

 

 

 

 

清代宫廷为什么要用紫檀家具?

 

 

 

 

家具是伴随人类而出现的,在我国家具的历史按记载或有实物考证,已经有3000多年了。可我们今天讲的紫檀家具,也就是明清500年。

 

在明代早期和明中前期,是青木家具比较盛行;到明晚期是黄花梨家具开始出现,实际上明代已经有紫檀家具,但是紫檀家具大量出现,还是在清代。

 
清 紫檀席心描金扶手椅

 

清 紫檀木嵌楠木雕花七屏式宝座及足踏

 

清代宫廷为什么要用紫檀家具?我想了想,无外乎有三点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小叶紫檀这种材质它很贵重,大家都知道它的成材率很低,所以一定是财富与这个等同的人,才有资本去用;我看有很多资料记载,这个紫檀都是广东官员帮他们去买的,一买就是几千斤,这个量说明当时宫廷的需求很大。在清代皇家选择紫檀木的时候,也是跟他们的财富积累有关的。

 

清乾隆 紫檀嵌玉宝座

 

第二条,我觉得紫檀家具在清代的盛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它不单单是家具,它实际上跟宫廷文化是连在一起的,与整个清代工艺美术是连在一起的。紫檀家具它不止是材质好,它还能施展工匠的才华,可以在上面雕刻。

 

清 紫檀雕荷花纹宝座

 

第三条,我们在看多宝阁的时候我就在想,紫檀家具它这种沉稳的颜色,做多宝阁也罢,做条案也罢,不管在它上面摆放什么颜色的器物,它都会衬托上面的东西,它这个特点在清代是非常突出的。

 

比如说清代很多工艺美术品,大部分都用紫檀做木座,为什么要用紫檀?就是因为它要起到红花绿叶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上面放一青花、粉彩或是珐琅彩的瓶子,哪怕是一鲜艳的玻璃瓶,它这种沉稳厚重的色泽都会衬托上面的瓶子更加漂亮。

 

清 紫檀框嵌染牙点翠插屏

 

清 紫檀木边镀金竹林鹤兔图挂屏

 

我觉得这三条原因非常重要。当然也会有专家说是政治需要或其他,我觉得那都是我们后人对它的一种价值判断。

 

 

 

 

 

分析市场形势:人们审美的变化,对传统的影响与机遇

 

 

 

 

市场优胜劣汰,是自古以来都有的。我们经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家具也罢,跟其他的行业一样,在这个行业中,如果你的造型、纹饰、结构,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且做到了“领头羊”的位置,那肯定是有人认的,因为作品本身它也会说话。

 

人们说的“审美”,实际上也不能苛求于大家,这个“审美”跟我们的物质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说大家连饭都吃不上,何谈审美呀?更何况是紫檀家具,我认为这些家具就像一个塔一样,紫檀家具始终站在塔尖这样一个位置。能够欣赏和赏识紫檀家具的人,肯定是少数。

 

就受众层面来说,它不是大众的,是小众的。而且,你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卖紫檀家具的;就是你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还得需要一定的审美。

 

我们普遍都在谈“审美”,从社会层面来说,我觉得是一件好事。这个“审美”,还真是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带着孩子经常去博物馆看,看着看着他就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如果坐着空谈“审美”,没有任何意义。

 

 

 

工匠精神、品牌影响力,相互加持

 

 

 

不管是紫檀家具、红木家具或是所谓的硬木家具,实际上品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比如说傅总(傅军民)他们做的这个家具,你不能说让他又做家具,又去宣传。

 

宣明典居董事长-傅军民

 

大家经常讲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么?就是要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要交给专人去做。这跟画家一样,要不为什么有画廊呢?否则这个画家也得累死,又得画,还得去宣传,还得去卖。

 

我希望将来能进入这种良性循环:慢慢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让所有人能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会让大家认识一个品牌的力量。

 

 

当然现在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东西做的不好,恰恰忽悠的很厉害。

 

这是经济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墾节,必然要出现的;它就像大浪淘沙一样,时间长了,好的家具必然留下。就像“紫檀家具”,它就在塔尖上留着。能上塔尖的人,绝对是少数,就像爬珠穆朗玛峰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爬上去。

 

所以,能欣赏紫檀家具的人一定是少数,我们也不苛求紫檀家具能进千家万户,这个完全不现实。

 

 

 

后记

 

 

我与宣明典居傅军民的渊源:

 

与傅总的相识,就像“酒香不怕巷子深”,两三年前,在上海佳士得拍卖会上,看到一件拍品,我对那件拍品印象太深了。我经常说“好的东西自己会说话”,它在那么多拍品中,一下子就跳入我的眼帘。
 
它是一个椭圆型的提梁盒,用珐琅做的,因为首先那个造型很难,第二那个颜色吸引了我,它从传统工艺当中已经改良了,所以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文化传承。我们既要继承这个传统,又要能够改良,我是通过那件东西,去找这个人。

 

《景泰蓝提盒》

尺寸:240*390(mm)

材料:小叶紫檀、黄铜、景泰蓝

 

所以,我并不知道他是做家具的,后来有一次我在拍卖行看到他的家具在哪展出,也是觉得眼前为之一亮。

 

 

当时真的很高兴,因为我是研究古代文物的,我对这些东西真的是情有独钟。也非常的热爱,就特别希望我们有人能在传统的技艺上发扬光大。

 

其实创新是很难的,我主张创新,但不主张你贸然的去创新。因为那样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我看了他做的东西觉得:噢!很有品味。是这么个过程。

 

 

点评傅军民:

 

▲傅军民

 

我跟傅总交往虽然不多,但我觉得他是一个不善言辞,很内秀的人,他是属于拿东西说话的人,而不是自己在哪宣传,所以我才觉得一定要有专业的团队去宣传。

 

过去我老说我东西做的好,就不用了去宣传,其实不然,做学问与做商业还是有点距离,我特别希望像傅总这样的人就是琢磨怎么能把家具做好,剩下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这是我对傅总及他家具的想法。

 

 

点评宣明典居器物:

 

我之前没有来过,我刚才看了下咱们的家具,我看完还蛮感动的,它都是来源于传统,包括它的造型、纹样,这是很对的,我们当今提倡的一个是文化遗产,一个是工匠精神,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

 

它把很多传统文化作了借鉴在使用,比如他把清代宫廷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创作到家具上,这个是我没想到的,这也是一个创新。

 

 向左滑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