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的《浣月图》里,出现了一款精美的香几,曲栏庭院,香气袭人,绝美的意境油然而生。
香,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客至之前,主人提前在香几上点燃一炉香,让整个环境舒适整洁、沁人心脾,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文明和礼节,也是一流传了千年的待客之道。
▲ 五代《浣月图》
香,是人心的明月,是幸福吉祥和清静逍遥的信使,也是一种情谊的抵达。而香几,则是承载这种文化的器物。
为寻回这种礼貌和雅致,宣明典居的创始人傅军民翻阅古籍珍藏,希望能复刻一款适用于现代的香几,使之能用于现代生活当中。但复刻经典,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选材用料到工艺制作,再到一比一还原,都极其考究。
傅军民说:“复刻经典款型的同时,如果把握不了比例,就做不出经典的韵味,那样也只能算是糟蹋经典,所以无论是选材还是制作上,我们都极其谨慎。”
几经周折,这款「雅礼系列· 壸门马蹄腿带托泥香几」终于圆满完成。
▼
▲ 雅礼系列《壸门马蹄腿带托泥香几》图
选材上,挑选了被誉为“帝王之木”的小叶紫檀,以及极具艺术收藏价值的大红酸枝。小叶紫檀木性稳定,纹理细密,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是复刻此款香几的首选之材;而大红酸枝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市场受众广泛,因而,也是上好的材料。
此几为壸门式无束腰结构,案面为长方形,面边抹攒框,腿足下收为形状精巧的马蹄脚,下承带龟足托泥。高度合宜,尺度端庄,使得整张条案简洁典雅。硬木质密而油润,天然木纹流动生姿,手工榫卯独具匠心。
其线脚上造法十分考究,四周起拦水线,沿着牙子和腿足起阳线,腿上的委角凹槽清晰流畅,让它的风格变得棱角犀利劲俏,托泥冰盘沿线脚与面相呼应。可盛放焚香炉,亦可陈设奇石、瓷器花瓶或盆栽之用。
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中讲道:“富贵之家,或置厅堂,上陈炉鼎,焚兰煴麝;或置中庭,夜色将阑,仕女就之祈神乞巧。”
它的造型大方简练,榫卯精密,坚实牢固,材质的自然纹理和色泽清晰可见,装饰简约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繁缛,少一分则寡味。看似简单的造型,却用精致的线脚,将简单精致发挥到极致,简炼流畅、稳健典雅、收放有度、刚柔并济、形神兼备,是一款不可多得的精致雅物。
将这款香几放置于客厅,会客时,点上一炉沉香,窗明几净,香气缭绕,霎时间,便生出了无穷的意境。使自己愉悦,也使友人舒心,这一方好物虽无言不语,却传递出了无限的情谊和敬意。
香几,其上常摆香炉焚香,亭亭玉立之外更有袅袅青烟,仿佛那一处角落,便是对身心的出离,也是不可多得的人间清欢。
一几一案,微寓心意,不远处飘来的悠香,升华了主客之情,谈笑之间,亦足以畅叙幽情。
▲ 雅礼系列《壸门马蹄腿带托泥香几》
宣民典居对于香几文化的执着和追求,不仅仅是满足一份怀古的心里,更是倡导一种精神的旨归,格物致知,方能使人能跨越古今,一件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器物,是我们文明的观照。
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清隽古韵,尽在方寸之间。